赛特认证解读-新国标如何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性和体验感
今年9月1日起,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》将正式实施,那么面对此次电动自行车国标升级,其中“新国标”车的安全性是否更有保障呢?下面赛特认证工程师为大家详细解读相关信息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新国标通过优化电动自行车防火阻燃技术指标,塑料重量占比限制在整车重量的5.5%以下,能够起到延缓火灾蔓延速度、降低燃烧强度以及减少火灾发生时有毒气体释放量的效果。
通过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等关键参数,确保车辆无法超速行驶,同时增加低速运行时转矩限值指标,确保车辆能够应对爬坡等特殊工况。此外,车辆最大制动距离降低为原来的一半左右,降低碰撞事故发生风险。
通过完善电池组、控制器、限速器等防篡改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,增加互认协同功能,落实“一车一池一充一码”,从技术上大幅提高非法改装门槛,有利于逐步减少乃至杜绝改装行为。
通过增加对蓄电池状态等关键安全信息的动态安全监测要求,便于消费者及时识别异常情况并加以处理,有效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水平。此外,还通过在铭牌、产品合格证上明确标注建议使用年限,提醒消费者及时淘汰超期服役产品。
通过将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,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0—70公里,减少充电频次,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。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,提升产品的实用性,节约生产成本,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车型选择空间。同时,鼓励安装后视镜、转向灯,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赛特认证解读-新国标如何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性和体验感
- 电动自行车新规五点介绍
- 电动自行车新规九月一日实施相关介绍
- 关于电动自行车认证管理介绍
- 2025年6月摩托车出口情况介绍
- GB 车载事故紧急呼叫法规发布
- 新规GB 21670-2025问题解答
- GB 19152-2025等标准实施技术决议解读
- IATF 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解读
- 2025年下半年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
您的浏览历史
